让心自由

【心】本纯净自由,因各种负面思想、情绪、社会观念等把【心】重重包围,困得【心】动弹不得。【心】失去了自由,人也随之感觉贫乏、空泛,为了填补这个贫乏空泛的感觉,人类不断往外求,种种社会问题由是而生。。。。。

让心自由吧!放下所有负面思想、情绪、观念等,让【心】恢复本来的纯净自由,过个真正自主、富裕及健康的人生。

2011年11月11日星期五

问题及解决方案(二)


成长阶段

当我们开始向前迈出一步,离开消极的阶段,我们开始在这世界上获得更多行动的能力,我们的问题也开始在世间上展露出来。如我所说,它一开始看起来好像世界正压向我们。那是成长的标志,显示我们正从消极提升到充满干劲的初级阶段。我称这个为消极的行动阶段。因为当我们到达这个阶段,我们的行动较倾向于消极和情绪化。当然,当我们在这个阶段,我们显得外向,对世界及自己的行为都具破坏性。但是重要的是要记住消极的行动总比消极的不行动略胜一筹。

现在,比消极的行动高一级的是行动,在其中我们具备建设性和破坏性。再向上一步,我们进入一个只有建设性行动的大实行家阶段。当我们再往上踏一步,我们步入了如是的阶段——我们不需要行动,我们只是“如是”。

上述的成长阶段列于以下列图表。

成长的阶段

第一阶段——消极:不采取任何行动,由于消极、抱怨及对抗,以及为避免被报复而害怕表达自己。主观的破坏性阶段。

第二阶段——消极的行动:开始行动,有足够的意愿向外表达自己。一开始时表面看来积极,但却是破坏性阶段。

第三阶段——行动:让我们从第一阶段迈向均衡的第五阶段的行动。这是一个对个人及世界同时具备建设性和破坏性的阶段。

第四阶段——如是的行动:冷静且精力充沛的行动;更多对自己、世界和宇宙有建设性的外向行为。

第五阶段——如是:由于平静的无为、只是如是的才能,见证、观察、容许、接纳这个世界和宇宙依照它本来的方式运作。

今天这个世界是低阶段的消极的行动(第二阶段)。这是一个唯物论的时代。大约公元1700年,我们从最低的阶段走出来,期间主要通过身体的感官享受。那是一个主要满足我们的基本欲望的阶段。

我们目前处于第二阶段,我们可以享受更精细的、更多文化的东西。从初级进入第二级,我们还是要经历成长的痛苦。再者,它始终不是高级灵体阶段。在世界上,这是一个科学领先的时代。

第三时期开始认知的时代。在这个精神世界里,我们大家相互关联。我们将会更加相亲相爱、停止相互斗争。

第四时期,是一个我们充分了解我们的自性的阶段——每一个人的自性是佛。我们将知道自己即是自由的、无限的生命体。这四个时期是古希腊人谈到的铁、铜、银、金时代。第五时期,虽然在这个世界上成就,却完全超越这个世间。

2011年11月9日星期三

问题及解决方案(一)

错觉

我们每一个人看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更大、更激烈的问题存在。这是大家所面对的处境,而不只是个人的问题。这问题的加剧看起来仿佛我们在走回头路——这不是事实。事实是我们已经提升到可以更好的对外表达自己的感情、结果,我们能够向世间展现出我们的问题而不再将它潜伏在潜意识内。这也使事情看起来好像显得更糟糕。

相反的,当我们处于消极状态,我们很难对外表达自己的感情以及采取行动,所以从外表来看问题好像少了,实际上问题是被隐藏起来。它们在我们的潜意识内不断打转,却无法蹦出来在世间上转换为现实。这让事件看起来很不错,实际上却使我们无法找到解决的方案。

2011年9月11日星期日

赤子之心


内心里有一股愉悦、快乐、雀跃、赤子之心、天真烂漫如小孩子的心情欲钻出来、蹦出来占据我整个心,可是又有另一个感觉也出来要阻止它,不让它出来,好奇妙!我的心里住着两个人,一个是大家长;一个是小孩子。大家长不断的压制小孩子不让他出来,怕小孩子扰乱了整个世界。小孩子却常在大家长不注意的时候偷溜了出去,但很快又被大家长发现抓回屋里去。所以我们的世界忧悲苦恼多于喜乐。

我们天生就是这个赤子之心,愉快喜悦、天真烂漫、无烦恼,却被世间种种限制性的条规重重捆绑,动弹不得;被世间种种限制性的观念层层淹没,见不着。因此,我们忘失了自己本来天性,把本来如宇宙、如虚空的天性不断的压缩到小小的,只为了要挤进世间的观念里。啊,多愚蠢的行为!

我们要放下的就是这个限制性的观念,解放这颗赤子之心,释放这个小孩子,让他冒出头来、跳出来与我们见面,一起起舞、一起唱歌、一起欢笑。世界是多么美好!


2011年9月8日星期四

禅心


探索

每一个人都在找寻同一样东西。所有的生物,包括动物,都在找寻它。 那就是没有忧伤的喜乐。 没有被忧伤感染的持续性的喜乐。我们可以称这个为“自性”的阶级。

为什么是这个目标? 因为喜悦是我们的本质!什么是喜悦?圆满自在,随心所欲。这是我们未被‘所知’障碍的自然状态。

如果是这样,为什么大多数人无法“没有忧伤的持续性的喜乐”?理由只有一个,我们的无明遮盖了喜悦,“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”就这样我们作为无限的生命,却自认定为有限。

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个

2011年8月15日星期一

悟心



发现你自己只需要愿力与寻找正确的方向。
要找寻真正的你,必须要往心后面寻找,因为有限的心是无法想象无限。
当你的心完全静止,你就可以看穿心内的杂音,然后你就会看到真正的自己。
你越是努力的让心静止,你越是接近成功。 继续不断直到完全成功。
心只能创造,它会使我们执持在头脑里面的影像变成事实,因为心想的是影像。如果我说“鞋”,头脑看到“鞋”的影像,而不是字体。
头脑无法分辨“不是”和“不要”。任何你“不要”的,头脑出现的是你“不要”的画面,所以你创造你不要的。当我对自己说:“不要忘记你的裱,里斯特。”我忘记我的裱。如果我说,“不要打翻茶,”茶打翻了。

2011年8月5日星期五

爱心


头,触摸到稀薄而细幼的头发,恐惧又油然而生——会不会秃头?还来不及伤心、感触,马上,另一个声音取而代之:“爱它,【爱】能够带来生命力,不管它现在如何,接受它,爱它,由此开始,扩散至整个身体,由内而外。”

病由心生



近日来,胸口总是抽搐着——疼痛、苦闷、恐惧、不耐烦,尽管我尽量不去管它、故意忽略它、转移注意力;尽量想些快乐的事情,保持心情愉快;做些喜欢做的事情,还是挥不去不时冒出来提醒:“别忘了苦闷和不舒服。”

“我总不能一直一直的让这个感觉纠缠我、左右我、操控我,我必须摆脱它,彻底解决他。”下定决心后我开始静坐,往内观照,努力的使自己专注于呼吸上,……怪了,这回怎么也静不下来;越是想静下来,心烦气躁的感觉越是强烈,好似要跟我对抗到底。。。。

“这样下去徒浪费时间!”我放弃打坐,躺下来放松身体,胸口的苦闷有些放缓。

“我的头脑都在想些什么?”我深入审查自己的思想,当我一想到意外和死亡,整个胃又开始抽搐疼痛……。原来这个苦苦纠缠我多年的胃病是……。

恐惧意外与死亡已经记不清多少年了;报章和电视新闻报告、网络上传来传去的邮件、闲聊等每一处不谈论意外和死亡,不知不觉我也在头脑里描绘意外与死亡的情景,而开始执着它,害怕它发生……

明白了起因,我应该将它连根拔除,让它从什么地方来就从什么地方来去,说也奇怪,抽搐和疼痛立刻消失了。我以为好了,又去回想意外和死亡,结果胃又再抽搐疼痛,这次“从什么地方来就从什么地方来去”无效了!阿兔很喜欢说:“此有故彼有。”我这是自找麻烦。

我必须更深入探讨……“丢掉所有的观念,不论是好的或不好的,这些观念都是外来的东西——有些是学来的、有些是硬塞进来的,我却把它们统统收起来当宝,扛在身上让自己动弹不得。现在我统统都不要了,统统都丢掉,还原本来的我。”这回不但胃抽搐疼痛不见了,苦闷、恐惧、不耐烦也没有了,连同肩膀酸痛、头痛也好啦。

当然,这还不算彻底拔除,因为当我一想起意外与死亡,还有恐惧感存在,但是,胃不再抽痛、头也不疼痛、肩膀酸痛减轻了。

我还得继续往内探究,直到恐惧感彻底离开我。

2011年8月4日星期四

病由心生

在1952年之前,我经历了长期的病痛——我的黃疸病一年发作三次以上、肝脏肥大、肾结石、脾脏出问题、胃酸过多、胃溃疡、再加上至少10年的偏头痛。1952年,这些疾病的积累引发了第二次冠狀動脈血栓病。

第二次的冠狀動脈心脏病后,我被告知得了绝症——我会随时断气。除非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,我不可任意走动。我极其害怕死亡,但是我对自己说:“你还能呼吸,里斯特——那就表示你还有机会。” 因此,我坐起来并开始日以继夜的在这个点上深入的探索。我算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,我在学校的成绩一直很优异,我获颁发四年奖学金到羅格斯(新泽西州立大学)就读,在那个年代并无太多奖学金发送。然而我却在第二次心脏病并发时被告知活不久了,我对自己说:“里斯特,你是笨蛋,笨蛋,笨蛋!” 活了42年的岁月,我竟然在没有快乐、没有健康的情况下走到了人生的最终点,而这些年来我所累积的知识全无用武之地。我30岁学习華森的“行為主義”(美國心理學家,于1913年創立的純粹以客觀的客觀為標準行為主義取向);30多至40多岁之间学习弗洛伊德(1856-1939, 奧國心理分析學家及精神病學家);我也研究哲学、逻辑学、经济学、以及一切跟人类有关的主要領域的学问,然而,满载着所有的这些知识,我来到人生的终站。这让我明白到知识的累积对一个人来说并无用处。

因此我决定从头开始。忘记所有那些知识,从零开始,看能够得到些什么。所以我抛出问题——我是什么?这个世界是什么?我跟这个世界是什么关系?心是什么?什么是智慧?什么是快乐?

一开始问自己:“这一生我要的是什么?”……答案是“快乐”。往深一层探究,我回到当我感觉快乐的那一刻。我发现一些事情,在当时令我非常吃惊,那就是快乐来自于爱的付出,快乐等于我能够付出多少爱而不是被爱。那是个起点。

我开始朝向“与其被爱,不如去爱人”的方向纠正我所有的思想和感觉。在这过程当中,我发现另外一个让我大为震惊的事情。我察觉我要改变整个世界,那是我胃溃疡的起因——或者说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。了解到想要改变整个世界的念头使我变成这个世界的奴隶,我下定决心把它彻底转变过来。在跟随这两个方向的过程当中——其实是抛弃所有潜意识的观念和压力——我发现我变得更加快乐、更加自由、更加轻松及感觉好于一般。

既然这条路这么好,我下定决心“如果一片派这么好吃,我要整个派”。我决定紧跟随着这个方向直到我获得完全的快乐,并且连同答复“我是什么?生命是什么,我跟它是什么关系?”这个决定让我如愿以偿,在短短的三个月里得到了对生命的解答。我相信如果我可以做到,任何一个人也可以做到如果他们有足够的“愿力”。
在那三个月的时间里,我肉体上所有的疾病都不药而愈了。所有的痛苦离开我。我终于达到一个只有快乐,没有悲伤的境界。并不是这个世界停止与我对抗——它继续——只是我处于事情几乎可以立刻解决的状态。通过清除恐惧感,面对“我不能”等的消极问题,我都会专注在正确的答案上,而解决方案马上浮现。因此,我整个人生从沮丧与病痛完全转过来变成永远快乐、健康。

其中一件发生在这个过程中的事情是我与其他人的关系。我看见我们大家相互关联的、相互联系的——每一颗心就好像无线电广播和接收单位;我们无意识的互相协调——我们只是没有察觉。当很多的抑制的能量被释放后,我们便可以轻易的察觉到。一旦我们确认了与所有人的关系,很自然的我们希望所有的人也发现我所发现到的。

生命本来美丽、本来快乐无忧无虑、以及与完美的健康同在。自从在1952年达到了无上的领悟,我希望去帮助其他人发现我所发现的。

“如果我们可以只是如是,那就只是如是,我们可以看见我们的无限。我们可以看见我们大家是一体的。”

2011年5月15日星期日

初心


“莫忘初心”,你初到佛教会,老菩萨们都会对你说这句话。

“学佛一年,佛在身边;学佛三年,佛在天边。”当你上佛学班,老前辈们就会这样对你说。

“什么是初心?”你问,“就是一开始学佛的一颗热忱的心”。一贯的答案。

然后你观察,那些“老前辈们”的佛都已经不见了,『魔』(嗔恚心)都快占据他的心,他们却还不断的对你说:“莫忘初心”。

“三岁小孩道得,八十老翁行不得。”他们也许会这么辩驳。

你纳闷,到底“初心”是什么?

也许你询问那些“深入经藏”者,他们也说不清楚。

所以你只好自己寻寻觅觅。

终于,你发现。。。。

初心,是未起念之前的心、是明心见性的心、是纯净无染的心、是菩萨、是佛。

2011年5月12日星期四

舍心


我尝试放下让我感觉不舒服的欲望:控制欲(我喜欢一切都在掌控之中,如身体、工作、时间、别人的反应、事件的发生、全都必须依照我希望的发生,要不,我会不高兴。)。


躺在地板上,我把全身的力量释放,想象这个身体不是我的,放下它,感觉身体像死尸一般,剩下的只有呼吸,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。。。。。慢慢的,不经意的,睡着了。。。。。


一觉醒来(也不知过了多少时辰),起身走动走动。噢!【心】较专注了,可以毫不费力的注意身体的每个动作。没有太多的胡思乱想,却有一丝丝的平静和安宁。


注意一下困扰我身体多日的不舒服的地方,有一点点“放松”的感觉,没那么酸痛。


仿佛闻到蜜糖的味道,难道身体在与我沟通?泡一杯微温的蜜糖,细细的品尝,一股暖流窜通全身,无比舒畅。


想要获得,先得放下。若还有一丝丝要想获得的心,就无法做到一百巴仙放下,终“不得”。

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